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七次代表大会 > 代表风采

王学治:身残志坚有梦想 百折不挠创事业

发布时间:2018-08-10 发布人:本站编辑浏览次数:

 他,因脊椎摔伤,身患残疾,从小就与病痛作斗争,但最终却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他,致富不忘残疾人,发家不忘困难户,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他,无私帮助残疾人,积极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身高不足一米六,前胸后背高高隆起,头部和肩部距离较近的形象,这个人就是鸡西市天润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治。然而走到今天,王学治可谓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努力。

 命运多舛 但他永不言弃

 19681月,王学治出生在城子河区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亲是个朴实的环卫工人。在他才仅仅6个月的时候,母亲因病住院,就把他扔给大爷家的姐姐带。1周岁的时候,原本健康活泼好动开始蹒跚学步的他突然哭闹不止还不肯下地走路。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脊柱鼓了一个大包,医生说这个包压迫到了神经,必须手术,否则就会瘫痪。可是手术虽然做了,由于没有钱继续住院治疗,只能回家养着。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钱,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没有接着治疗造成伤口发炎长期不愈合长出许多脓包,父亲天天都要用针挑破他幼嫩的皮肤,帮他挤出脓和血,最多的时候脊椎两侧有7个伤口同时流血流脓,危及生命。实在太疼了,他就靠父亲弄一些偏方止痛。        

 病痛让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有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别人在跑跳玩闹的时候,他只能默默躺在床上看着他们,忍受着无尽的疼痛。别人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的,本来作为家里的最小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和欢乐,可是母亲过早的去世,家境的贫困,加上长年的病痛折磨,让他过早品尝了人生的痛苦和磨难,但也磨炼了他坚强的品质。每当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时候,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就告诉他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也正是这句话让他战胜病魔,重新站了起来。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没能像其他适龄儿童一样按时上学,但是他渴望上学,王学治知道只有学知识才能改变贫穷的生活。10岁的王学治看着其他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羡慕不已,天天围着父亲嚷嚷着要上学。父亲熬不过他,终于答应了。还记得上学的头一晚,王学治说:“特别高兴,兴奋地都睡不着觉。”可身体终究异于常人,一节课下来王学治脊椎就会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但就算是这样王学治每堂课都坚持下来了,一到下课,马上弓着腰把着膝盖站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脊椎压力,缓解疼痛。

 “因为我又瘦又小,没有力气拿书包,那时候都是二姐背着我和书包送我上下学,真的特别感谢她,太不容易了……”说到这,王学治有些哽咽。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王学治坐不下去,就趴在炕上,拿个枕头放在胸口前,把自己上身垫高,一笔一画地写作业。“他太要强了,又瘦又小的,上初中那会,还不到30斤,即使受到别的小孩嘲笑,他仍然坚持上学。”回想起王学治上学的经历,他的大姐拍着王学治的肩膀说。因为从小就体质不好,加之营养跟不上,有一天,王学治上着课就吐血了,随后不得不在家休养。那时候上初二,身体稍微好一点他就去上学,严重了就在家休息,一来二去,到了初三课跟不上,身体也吃不消的王学治就辍学了。“辍学后我悲观,但又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不甘心的王学治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绝不屈服于命运,自己一定要活出精彩的人生。

 人残志坚 走上生意之路

 16岁那年,王学治的生活终于有了转机,正值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许多的国外的特效药,他的大姐夫听说利福平这个药对他有帮助,每月都花光自己的工资买来给他治疗,没想病情真的慢慢好转了。不能继续上学的王学治下定决心一定要自立,决不能成为家里人的负担。因为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在家休养期间的王学治就想研究学一门手艺,跟父亲商量后,18岁那年他就去学习裁剪。刚开始连针都不会穿,“这双手不知道被针扎了多少个眼儿……”王学治伸出双手笑着说。为了能尽快上手,王学治拿自己的旧衣服一遍一遍的缝,再一遍一遍的拆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努力,王学治出徒了,有了手艺的王学治想开一家服装店,恰巧他的姑姑在城子河矿医院附近有间房空着,而且在道边,地理位置也不错。“服装店开起来后,那段时间真的很高兴,虽然利润不多,但是我能养活自己,实现了经济上独立的梦想,不再给家里添麻烦了。”那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做衣服的就特别多,尤其临近春节,为了能让客人按照自己期望的时间拿到新衣服,他常常干到后半夜。一路走来,怀着感恩的心的王学治经常为孤寡老人免费修补、加工衣服,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夸王学治是个好青年。

 1991年,24岁的王学治同和他一起学徒的漂亮女孩相互爱慕,但他们的交往遭到了女孩家长的强烈反对,最终心爱的女孩远嫁他乡,这让王学治深受打击,一蹶不振。沉迷了一段时间的王学治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要想让人瞧得起,就必须要强大自己。眼看着琳琅满目的新款服装街头频现,冲击着王学治所经营的老式服装店的生意,加之利润越来越小,王学治决定放弃这一行业,再谋出路。

 下海经商 失败后再起航

 那时正逢改革开放,都“时兴”下海经商,王学治也想到“大海”里遨游一番,无奈父亲不想让他尝试怕他失败,把他的钱扣了下来不准他创业。王学治只好偷偷从姐姐那里拿了500块钱。王学治就靠着这500元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他先兑了一个旧物市场的摊位,卖矿山配件。“那时候起早贪黑的,骑自行车把家里的破铜烂铁拿出来卖,我才70多斤,推着100多斤的配件,风雨无阻,就自己一个人忙乎,真挺难的。”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苦心经营,26岁的王学治有了自己的矿山配件商店。那段时间里,王学治跑厂家、访客户、钻研配件性能,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1995年末,他创办了信发矿山配件贸易有限公司。那时候王学治经常外出,到哈尔滨、沈阳、山东、湖南等地的厂家进配件,为了省钱,无论多远的路,他都坐硬座去,身体吃不消的时候,就躺在火车的座位下面……

 生意有了雏形,王学治也迎来了自己真正的爱情,1996年他遇见了他的挚爱,程秀霞。在她眼中王学治是那么的善良、幽默,那么的坚强、勇敢。她肯定他、认可他、更欣赏他。19976月,他们终成眷属。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的父亲早在3年前的秋天患癌症去世了,没能见证王学治这幸福的时刻。婚后的王学治也更加努力,想把生意做得更上一层楼。

 可人生总是不尽如人意,同年10月,他从齐齐哈尔的一个配件厂家进货,发轴承配件。当时认识了一个中间人,想和王学治一起发轴承配件,厂家把配件发过来后,这个中间人又不想要轴承配件了,同王学治商量,想让王学治把所有的轴承配件都留下来。善良的王学治想也没想就同意了,给了中间人20万轴承费用,中间人说会按时把他要的轴承费用打给厂家。拿走20万,还开走王学治一台车,但这个中间人根本没有把钱打给厂家,消失的悄然无踪…… 结果厂家报了案,使他遭遇了牢狱之灾。“被关了40多天,我想了很多,生意如战场,太过相信别人注定要吃亏。出来以后,赔偿了厂家配件钱,加上中间人拿走的20万,一切回到‘解放’前,好在他的妻子很支持他,鼓励他,还为他生下了个可爱的儿子。”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重振精神的王学治经过3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事业也越走越顺。

 奉献爱心 保残疾人生活

 从自身的经历和周边的例子,王学治深深明白,残疾人想要做成一点事,比正常人付出的代价要多出几倍乃至几十倍。每当看到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王学治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能读书渴望读书的心,在有限的条件下,他支助两名大学生上学。

 2000年,他瞅准鸡西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果断进军煤炭市场,投入了50多万,开始经营城子河多经公司一井煤矿。刚开始困难重重,没有销路,王学治早上不到6点就到矿上,晚上8点多才回家。同工人们一起干活,完全没有总经理的架子。通过他的摸索和努力,历经艰难,多经公司一井煤矿终于走上正轨。2008512日,汶川地震,看着电视里汶川,那一幕幕失去家园,妻离子散的场景深深触动了王学治的心,他多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同年10月,王学治又成立了鸡西市天顺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和城子河区三鑫源煤矿。经过苦心经营,在大浪淘沙中,王学治的企业由原来的只有十几名工人,到如今已发展为几百名工人;从原来简单的采煤,发展成为现在从煤炭生产到筛选、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年纳税达200多万元。看到有残疾人和下岗工人来应聘,王学治都优先录取,目前,企业仅安置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就达100余人。“同为残疾人,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难处,现在有十几个之前在我这上班的残疾人因身体状况不能继续上班,但是我仍然给他们开工资,交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也不想舍下他们任何一个人。”

 有位聋哑人,已经在王学治的天顺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干了近十年。到这之前,她没有固定职业,全家靠丈夫给别人修鞋为生,还有个要上大学的孩子,家庭异常困难。在了解她家情况后,王学治安排她在煤厂看大门,工资和正常职工开得一样多,还为她缴纳保险。每次看到王学治,不会说话的她总是微笑相迎,想表达感谢的时候就双手握在一起,上下摆动,以示谢谢。近年来,他陆续资助了十多个贫困学生,这些学生最后都上了大学,得到良好教育。说到这,王学治感到十分欣慰。

 展望未来 仍在不懈努力

 王学治走出的每一步,都记录着他创业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经历,也印证着他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更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煤炭行业走下坡路,看着周围的百姓供热难,王学治决定进军供热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供热问题。他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锅炉及管网进行彻底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居民供热取暖问题。为那些低保户、五保户、下岗失业有困难的居民减免供热费,无偿为他们进行改造及维修。又安排了20多个残疾人就业,王学治认为,每个残疾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能带动他们就业是一件高兴的事。

 每逢春节,王学治都亲自为困难职工、残疾职工及居民送去节日用品,他体贴职工,关爱社会,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自2006年以来历年被城子河区政府授予“纳税大户”、2008年荣获“省首届残疾人自强模范”、2014-2015年度市政协优秀委员、2015年市民建优秀委员,连续两届任市、区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常委。

 荣誉代表过去,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更多人就业,是王学治毕生的梦想。他说,他会以最大的力量回报社会,将沿着创业这条路一直执著向前,坚定地走下去,为更多的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服务,让他们也能有机会自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实现自己梦想。

 谈到以后,王学治说,干一行爱一行,目前,他与政府合作,正在计划铺设鸡西大唐至城子河区供热管线。因为小锅炉设计简单,存在着污染严重、安全无法保证等缺陷,还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下一步打算取缔城子河区内的小锅炉,打造优良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

 “越是残疾越要美丽!”这是王学治的座右铭。他身残志坚,但以诚待人、诚信做事,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信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来源:省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