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人物事迹专题 > 典型人物事迹

北京冬残奥会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王海涛)

发布时间:2022-05-25 发布人:本站编辑浏览次数:

我叫王海涛,是一名轮椅冰壶运动员。今天,我代表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黑龙江运动员发言,心情无比激动!1989年12月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下的一个小乡村,9岁时的一场大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98年的春天,原本一向健康的我发起高烧,村医没经验,和我父母说:“没事,可能是着凉了。”按照普通的感冒进行治疗,但是我的状况一直不见好,双腿双脚也开始失去了知觉。后来,我父母背着我跑遍哈尔滨、长春、 北京的大医院,最终我被诊断为脊髓炎,而且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爸妈一直哭,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可能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

为了能继续去上学,会电焊的父亲将自行车改成轮椅。学校在2公里外的另一个村,除了最初两天父亲接送我之外,农忙开始后,我都是自己摇着轮椅去学校,往返需要40多分钟。在学校为尽量减少上厕所,我整天不敢喝水,即便如此,偶尔也会因为尿急尿裤子。到了冬天,农村的小路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我摇着轮椅常常连人带轮椅摔进沟里。这时候我只能一手抓着轮椅,一手扒着沟向上爬,很多次我在沟里上不去,直到父亲摩托车的声音由远而近,他用绳子把轮椅系到摩托车后面。拉着往家走。初中离家更远了,班级教室还在二楼,每次我都只能把轮椅放在一楼台阶前,然后用双手撑地,从地上拱着身子爬着楼梯上二楼,再挪进教室。而上厕所几乎变成不能完成的难题,最后只好退学。

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就是对着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打发时间,直到偶然看到了残疾人体育比赛。“很多参赛者都是双腿不好使,但上臂还是很有力量的。”我遗传了父亲壮硕的体格,于是萌生了一个念头:做一名残疾运动员。通过联系当地残联,通过选拔,我被选为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员,练习铅球、铁饼和轮椅竞速,“第一次参加黑龙江省残运会是在2007年,获得了铅球第五,铁饼第三,轮椅竞速第三。”记得,当时省残联的工作人员邀请他加入刚成立半年的国家轮椅冰壶队。母亲却很忐忑:“你身体不好,一个人在外面能行吗,你去么?”但那时我终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斩钉截铁地说:“去。”

2008年,国家轮椅冰壶队刚创建半年,各方面都不成熟,在第一次参加轮椅冰壶世锦赛资格赛中,成绩并不理想,部分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退出队伍,我得以被补选进队。“那个时候不懂轮椅冰壶是什么,就知道是国家队,很骄傲。”因为训练场地所限,我和队友们白天只能练体能,在健全人冰壶队休息的晚上,我们才有机会上冰训练。除了条件艰苦,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的难度更大,因此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轮椅冰壶对运动员上肢力量要求较高,为了提升上肢核心力量,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冰上训练和体能训练。大家看我在赛场比赛时感觉很轻松有激情,但是场下训练非常的磨人。”冰壶场地寒气逼人,我们在轮椅上久坐下肢无法动弹,每天至少要坚持训练5个小时,下冰的时候腿都是冰凉冰凉的。有时候光一个投壶动作,就要练习数万次,这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长时间的训练,让我也饱受疾病的困扰,腰疼、腿抽筋,还有神经性皮炎不断困扰着他,但我不在乎,很快成了队长。气场、实力和责任心俱在,我成了中国轮椅冰壶队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从2009年加拿大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第八名,到2012年韩国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铜牌,再到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第四名……中国轮椅冰壶队在一点点前进,我和我的队友们默默地努力着,期待着化茧成蝶的蜕变。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十年磨一剑,我们终于如愿获得冠军,实现了我国在冬残奥会历史上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如期举行,中国轮椅冰壶队以绝对的实力,再次展现了这支荣誉之师的王者气概,决赛中我们以8比3提前结束比赛,成功卫冕冠军。“能把这枚金牌留在中国,让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我很骄傲。”“体育改变了我,我希望更多人也能被改变。”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影响到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残疾只是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有障碍,但我们的思想没有任何障碍。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走出来,面对社会,不断地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来源:省残联